贾家儿媳妇之争,表面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之争,实际则是贾家未来道路,到底是坚持转型为诗书传家,还是继续富贵传家之争。
选择林黛玉,就与李纨一起继续诗书传家。代价是要经过转型阵痛,不能保证继续维持如今的富贵。
选择薛宝钗,就放弃之前的努力转型,继续巩固四大家族模式。借薛家串联王家,形成新的铁三角利益集团。维持贾家如今的富贵标准。
选择林黛玉是选择林家几代读书人的底蕴。
选择薛宝钗,实际是选择与王家进一步捆绑。
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很优秀,对贾家各有所取。到底二人会给贾家未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?
曹雪芹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,清楚明白的给出了钗黛的对比结果。
香菱是薛宝钗的“小嫂子”。她羡慕众人吟诗作赋便一直想要学习,也求了宝钗教她。
薛宝钗完全有能力教香菱作诗,却对香菱请求不置可否,顾左右而言他让香菱先去园子里各人处去拜会,实际是变相“拒绝”。
香菱清楚薛宝钗的意思,便没有继续坚持,转而改换门庭求了林黛玉。
林黛玉见香菱有心学习非常鼓励,亲自为她做好学习大纲,并很快把香菱培养成了“诗人”。
香菱能快速学成,一方面是她刻苦钻研。另一方面她被拐走后,拐子知道她认识字,教了她很多文化,有基础。
香菱实际缺一个好老师教授。林黛玉适逢其会,是个好老师。
不过,曹雪芹描写香菱学诗这件事,并非对比钗黛的个人能力,而是对比二人对“女儿学诗”的反应和思想。
薛宝钗守旧,认为人要守本分,不应该超出本分行事。
(第四十二回)薛宝钗道:“……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。男人们读书不明理,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,何况你我。就连作诗写字等事,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,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。男人们读书明理,辅国治民,这便好了。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,读了书倒更坏了。这是书误了他,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,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,倒没有什么大害处。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,偏又认得了字,既认得了字,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,最怕见了些杂书,移了性情,就不可救了。”
林黛玉开放,认为人要全面发展。喜欢科举的科举,喜欢作诗的作诗,不喜欢的就做喜欢的事。
(第四十八回)黛玉道:“什么难事,也值得去学!不过是起承转合,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,平声对仄声,虚的对实的,实的对虚的,若是果有了奇句,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。”
你看林黛玉论诗,连“平仄虚实”都可以“不对”,可见她思想的不拘一格。
香菱既然有兴趣学诗就鼓励去学习。学会了好,学不会尝试了也知道自己行不行。
黛玉则是不教则已,教了就非常认真。她给香菱作的教案提纲更是精粹。
告诉香菱要摒弃陆游这般末代诗人的“匠气”,鼓励追求魏晋诗人的“天真”,唐初诗人的“心胸”,是最高明的理论。
于是乎,香菱在薛宝钗手下,守本分只是个妾。而在林黛玉的教导下,很快突破自我成了诗人。
曹雪芹写香菱学诗,就是要借香菱“代入”。
如果把香菱换成贾家未来子孙,由薛宝钗和林黛玉分别教养,就知道未来谁对贾家更好。
薛宝钗会给子孙安排现成的路,男孩子读书科举,女孩子相夫教子。有能力的坚持,没能力的就算了。
林黛玉则会对子孙因材施教。有兴趣科举的,教授科举。有兴趣文学的,诗词歌赋、议论文章各凭才能。日后是为官做宰,还是李白杜甫,全凭个人能力。女儿也让她们全面发展,自由发挥。
所以,薛宝钗的子孙只有一条路走到黑。而林黛玉的子孙则是全面发展,不拘一格。
一番比较就知道,薛宝钗的子孙可能短期效果明显,但长久肯定是死胡同。林黛玉的子孙短期不明显,总有一天会焕发光芒,璀璨绽放。
林黛玉和薛宝钗,如何选择您知道了么?
以上观点根据《红楼梦》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、推论。
文|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|清代画家孙温《绘全本红楼梦》
#头条创作挑战赛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