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呃!呃!呃……”这种急而短促的打嗝,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。
近日,一位男患者,出现打嗝不止现象,无法正常休息,尝试了饮水、用药等方法,只能暂时缓解,反复7日后,未见明显改善,遂想用中医方法一试,于是来到南昌市第三医院中医康复科。
医生接诊时,患者仍在打嗝,面白少华,纳差,闻油烟味则恶心呕吐。腹胀,寐差,二便调,舌淡,苔少,脉弦细涩。 西医诊断:顽固性呃逆;中医诊断:呃逆(肝肾阴虚,脾虚,胃逆)。
经诊治,决定给予针灸治疗,操作:患者取卧位,针刺双攒竹穴、内关、公孙、足三里穴,行提插捻转手法刺激, 当时嗝止 ,嘱留针半小时,出针后患者表示打嗝症状消失。
隔两天后,偶尔再出现打嗝。考虑患者胃气虚衰,针刺同时,给予中脘,上脘隔姜灸三柱, 治疗3次,后没有打嗝现象 。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很惊讶
打嗝打这么久
该有多难受
打嗝在医学上又称之为 「呃逆」 , 它是反复的,不自主的膈肌、肋间肌等痉挛。膈肌是机体重要的呼吸肌,是肺底部的一大块平板状肌肉,像一块隔板,隔开了肺部和腹部脏器。
当膈肌等不自主地突然痉挛, 导致声门关闭,从而使气流受阻 , 就会产生特有的“嗝~”的声音。
打嗝的诱发因素
1、进食过多、过快、过辣
2、饮用过多碳酸饮料
3、受到寒冷刺激
4、情绪激动
5、过度吸烟
健康人因以上因素引起的打嗝,通常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停止的,这属于正常现象,一般不用担心。
但打嗝时间超过48小时,需警惕!这属于 顽固性打嗝 ,虽较少见,但多与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,一定不能忽视。
从中医来看,打嗝是怎么一回事?
中医学上称打嗝为“呃逆”,元代朱丹溪在《格致余论·呃逆论》中说:“呃,病气逆也,气自脐下直冲,上出于口,而作声之名也。”首次将本病形象地称为“呃”。
明代才将本病逐渐统称为“呃逆”,如《景岳全书·呃逆》中也说:“然致呃之由,总由气逆。”故理气降逆为基本治法。
日常碰到打嗝该怎么办呢?
简单介绍几个穴位,针灸按摩可调理全身气机,以达降逆止呃的效果。
1、攒竹穴
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,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,眉头是靠近鼻梁方向的眉毛末端

2、内关穴
位于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

3、足三里穴
“足阳明胃经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。

如果是顽固性呃逆,用吞水法、憋气法、按压穴位等常见法效果较差。不妨试试针灸,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。
作者:南昌市第三医院康复科 万常俊
通讯员:胡佳 任维
编辑:黄萌楣
审校:陈师睿
核发:谢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