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(上山望平川:高山望平川教案)

上山望平川:高山望平川教案 教学目标: 1. 了解唐代诗歌中的山水意象和其文化背景; 2. 能够运用唐代山水意象,写出优美的诗句; 3.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,表达能力和创造力。 教学重点: 1. 理解唐代诗歌中的山水意象及其文化背景; 2. 运用唐代山水意象,写出优美的诗句。 教学难点: 1. 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山水意象的理解; 2. 如何运用山水意象,写出优美的诗句。 教学准备: 1. PowerPoint课件; 2. 范文选译; 3. 黑板、笔。 教学过程: 一、导入 1. 以一幅唐代山水画为起点,放映PPT,并请学生发表对此画的感想。 2. 讨论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印象。 3. 引导学生想象,让学生思考山水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。 二、讲授 1. 展示一个实例: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”请学生一起欣赏这首诗,理解所蕴涵的文化背景。 2. 讲解唐代山水意象的特点和意义。 3. 列举常见的山水意象,如:山、水、云、雾、鸟、草、花,等等。 4. 强化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,如谈论儒家礼教、道家自然主义、佛教无常观念在唐代文化中的影响。 三、活动 1. 请学生自行搜索选译一首唐代山水诗或篇章,并在课堂上进行朗诵。 2. 请学生参考学过的唐代山水意象,自创一首诗,并请学生向全班展示,并进行集体点评。 四、总结 1. 表彰学生发挥创造力,创作出精美的诗句; 2. 强调诗歌作品中山水意象的重要性和作用; 3.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、记录、创作出与山水有关的美好事物,表达自己对自然、文化、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。 结语: 本节课旨在以唐代山水文化为基础,在语言艺术和审美方面培养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。学生从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概念,从视觉感知到心灵的升华,从听的欣赏到说的表达,融汇交流,充分表达了人类尊重自然、敬畏自然、融入自然的思想和情感,是和谐人类社会里优美人文和美好自然的婚姻。
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cnbushmen.com/shrc/12464.html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(上山望平川:高山望平川教案)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