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贸和货代朋友都知道,标准的集装箱一般只有两种长度,20英尺和40英尺。你知道这种尺寸标准是如何形成的吗?
其实,在20世纪五十年代,集装箱的形状和尺寸五花八门,有的是木板箱,有的是铝制箱,有的是钢制箱,甚至一个公司制造出来的箱子都可能有30多种型号。这就导致了一个公司的集装箱没有办法在铁路、卡车和船舶上通用,即便是顺利靠了岸,码头的装卸设备也可能卸不了这个箱子。
1958年6月,美国海事管理局指派了两个专家委员会,开始研究集装箱尺寸的标准化。当时,综合铁路公司和船公司的意愿,8英尺的宽度和8.5英尺的高度很快就被定下来了,因为这个尺寸既能保证装载足够的货物,也能给进入集装箱内搬运的叉车留下足够的空间。而对于长度,因为涉及到集装箱堆叠时的受力问题,情况比较复杂,很难确定性下来。长度的尺寸一直经过了七年左右才基本确定下来,期间经历了三个协会的拉锯,欧洲、英国、日本的不同意愿,还有船公司、铁路公司、集装箱制造公司的利益博弈。
比较有意思的是,最初提出这个尺寸的人——赫伯特·霍尔并不懂航运,他纯粹是因为对不同尺寸之间的数量关系比较着迷,说通俗点就是有强迫症。这种强迫症让他无法接受航运界的人提出的12、14、17、35这种更符合实际的尺寸,坚持要用他的10、20、30、40的数字美学。后来发现10和30根本就没有人用,最后剩下来的就只有20和40英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