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影帝的诞生 先来看一下影帝这个词是如何诞生的。1955年,日本电影界创立了“日本电影奖”,设立了最佳男女主角的奖项。同年,澳大利亚联合制作的《圣约翰的哭声》拿到了首届世界青年电影节的最佳男女演员奖,使“最佳男女演员”的奖项成为了全球各大电影节的标配。1958年,台湾电影《女大学生》获得了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,主演李雯荣获最佳女演员,李雯成为了第一个获得“最佳女演员”的华人。自此,“最佳男女演员”的奖项在全球电影节中逐渐流行,成为了评选演员表现的标准。
二、影帝的实质 中国的影帝,最早在1992年第1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提出,并在1994年确定正式使用。至今,中国共获得过26次影帝荣誉,其中最多的是姜文,他以《阳关道》和《那山那人那狗》荣膺了两次影帝。从“影帝”的本质上看,这是对演员表演能力的肯定与褒扬,是对演员形象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动作表现能力等各种表演要素的综合评价,是对演员在表演中的卓越表现的肯定。
三、金鹿奖和影帝的关系 那么,我们来思考一下,金鹿奖是否是衡量影帝的标准?事实上,金鹿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电影奖项之一,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,是中国电影界的监管机构之一。然而,金鹿奖并非受众最关注的奖项,很多人更加关注的是人民电影奖和金像奖。因此,我们不能完全以金鹿奖作为衡量影帝标准的唯一标准。而且,每个人对于影帝的理解也不尽相同,有些观众可能会出于不同的心理需求,去强调演员的不同表现元素,所以拥有“影帝”称号的演员,不一定在金鹿奖上必然获奖。
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“影帝”并不仅仅是获得荣誉的演员能力的体现,更重要的是“影帝”背后的深度内涵。影帝要求演员的表演必须深入人心,精微入神,令观众对角色的情节、感情和态度产生共鸣。因此,“影帝”的真正意义是演员对角色的卓越呈现,对影片中台词、动作、服装等细节的把握,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巧妙嵌入等等方面的集大成者。可见,“影帝”是一种女演员特有的戏剧艺术表现方式,是高度人性化的艺术创作与表达形式。
总之,金鹿奖和影帝是各自独立的电影荣誉体系,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看待。金鹿奖不是衡量演员演技的唯一标准,更不能说掌握金鹿的演员就是影帝。影帝的诞生和实质,以及其对演员表现能力的综合考评,都需要从多个因素综合评估。只有真正的艺术成果,才能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