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6月16日凌晨,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一栋22层的楼房突然倒塌,造成3人死亡、9人受伤。这次突发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,也引起了我们对于城市发展、建筑安全和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思考。
失败的工程监管
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塌事件,暴露了工程监管存在的重大问题。事实上,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听到工程安全问题,而是被一次次的事件不断提醒。2016年,江苏无锡一幼儿园地面塌陷,导致8人死亡,其中包括4名幼儿。2017年,山东莱阳市一座小区矿区附近的房屋垮塌,导致22人遇难。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我们花那么多精力和经费来监管,却仍然频频发生重大安全事故?
首先,工程监管体系不够完善。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,且难度较大,工程监管部门必须对建筑工艺、结构、材料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有深入的了解,才能做到事无巨细,无缝监管。其次,现有的监管方式存在漏洞。监管部门人力资源缺乏,导致难以全面到位地督促并检查工程方的建设进程。同时,监管者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复杂利益关系所束缚,很难不被外力强制干扰。最后,监管部门的担忧并非仅仅是工程质量,而是涉及到修建建筑的时间,过度拖延进度等因素的考虑。这些情况下,监管部门可能不得不放宽一些标准来保证建筑的时间性和效益性。
商业利益与公共安全
与此事件相关的另一大问题是商业利益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矛盾。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业主委员会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这是一栋改造老房子后的高档商品房,工程由当地有名的开发商承建。开发商知道房屋结构不能承受高楼的重压,却故意迎合市场诉求制造出一栋超低价高楼,从中获取巨额经济利益。这种追逐利润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,更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安全。
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商业利益与公共安全之间的冲突。房价上涨,黑心房屋的出现,都是商业利益考虑到达一个极点的结果。在这种情况下,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来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。此外,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,让开发商明白任何一次冲突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。同样,消费者也应当更加理智地追求商品,严格对工程验收等重要事宜进行全方位考察,避免像莲花河畔景苑倒塌事件这样的惨剧在未来再次发生。
责任和自我保护的思辨
最后,对于莲花河畔景苑倒塌事件,废墟之中还残留着挂着“建工保险”字样的灯笼。这暴露出建筑保险公司在建设中所承担职责的不足,也让我们开始思考自我保护的问题。建筑保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面覆盖损失的赔付,对于人员的安全却无法完全保证。在此背景下,更何必去把生命托付于任何一个保险呢?我们作为个体,应该主动要求建筑方、开发商、监管部门等认真对待工程质量,落实工程质量标准,避免像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。
在建筑领域,失语者的“哑巴投保”现象长期存在。建筑业内部问题日益显然,却不会真正得到解决。这是否说明我们每个人必须要为一起担责呢?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答案是,从身边的问题出发,帮助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,让起点与节点并存。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,才是我们求职者、创业者、家庭人员、社会志愿者的首要义务。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,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,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。
这次,让我们悼念那些无辜的死难者,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和探讨话题:在商业活动和社会责任之间,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并行动呢?